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转帖] 毛泽东时代人们干劲冲天——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

毛泽东时代人们干劲冲天——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6周年2019-12-13 17:57:05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戎士林 郑廷录
点击:623    评论:1 [url=](查看)[/url]



  摘要:周总理向外国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建国后经济发展成就巨大,高科技发展令世人瞩目,思想政治工作成就空前,极大激发了人民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关键词:红旗渠 原子弹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现在许多青年人只讲高薪待遇和物资享受,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则鲜有人提,甚至很不理解。对建国后前30年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在他们眼里,那个时代就是阶级斗争、经济崩溃、贫穷、挨饿、愚昧等等。我们作为过来人,有责任把当时的真实告诉他们,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对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毛泽东主席早在62年前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1】“勤劳勇敢、刚建自强”是中国人的特质之一。面对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人的决心则是战胜万难,百折不挠。无论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技术革新,人们都是朝气蓬勃,干劲冲天。如石油战线在王进喜英雄团队带领下,“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的鼓舞下,在极短时间内中国就摘掉了石油落后的帽子。又如农业战线标兵陈永贵,不仅率领大寨人“搬山填沟造平原,虎头山上变江南,”“劈山育土捉龙王,共产仙乡唱凯旋”,很快改变其穷山恶水面貌;同时还带动了无数忠诚集体战天斗地的英雄模范——史来贺、吴仁宝、韩振国、王宏斌等等。尤其值得再提的是河南林县书记杨贵同志带领群众建造的水利宏伟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跨省越界历时 10年建筑的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河南林县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水源奇缺 。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百姓,千百年来饱受干旱困扰,每逢旱灾绝收,许多人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改变其状的举措,历代统治者一概无视,,蒋介石腐败政府同样不管,只有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干部,才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长远根本利益着想,领导人们彻底改变干旱面貌,兴建造福万年的巨大水利工程。1959年林县又遭大旱,河渠断流,井塘干凅。林县第一书记杨贵大胆组织决策:向山西浊漳河“借水”,劈开太行山,造人工天河,引漳水入林,灌田浇地。【2】1960年元宵节刚过,林县县委就组织6万劳动力上太行山动工。在几乎没有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凭吃苦精神边摸索边施工。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掏洞,凿壁穿岩,身系缆绳冒着生命危险凌空作业,稍一疏忽就有粉身碎骨之灾。历经10年顶烈日冒严寒,忍饥挨渴的艰辛奋战,终于使一条从山西浊漳高处截来,九曲盘桓的巨流向河南林州大地下游流去。在那节粮吃菜度荒的年代,红旗渠的施工成为艰苦创业的典型。在虎口崖壁上,至今还留有当年修渠民工的心迹:“崖当屋,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修不成大渠不还乡。”【3】周恩来总理曾这样向外国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4】
  正是由于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从1952——1978的26年间,尽管在经济工作中犯过急性病的错误,但国民生产总值(GNP)平均年递增率仍达6.5%,比同期的世界经济(GNP)的递增率3%快一倍多。(见《中国经济年鉴》)。那时的增长率可是实实在在的,是后40年掺杂了许多水分的增长率不可比拟的。当时人们的生活确实比较困难,但应看到建国初的起点实在太差。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物价飞涨,百废待兴;一边是大规模的工、农、国防建设,一边又支援朝鲜保家卫国,还要大力支援第三世界友好邻国;既想自力更生(帝国主义严格封锁企图卡死我们)多干快上,又不想借一分钱的国内外债务(为以后更快发展打基础),这样就只能让当代人先吃些苦了。但人们都能理解,为社会主义理想而吃苦奋斗,为后代人创造幸福,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更值得书写的是新中国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天性,迫使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下决心组织核武器的研制工程。上世纪5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和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秘密向大西北开进。一批批专家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也从四面八方秘密向同一目的地进发。可是工作刚刚起步,苏联就单方面撕毁合同,把援助的专家技术人员及相关图纸全部撤走。但这不仅没有难倒我们,反而更激发了我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非干成不可的决心和意志。海外赤子钱三强、钱学森、王淦昌等一腔爱国情,远大报国志,不遗余力,奉献一切 。娃娃博士邓稼先,带头从各地调来的第一批大学生到达基地罗布泊,没有书,就从最基本的3本书学起;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日夜运算,装计算机稿纸的麻袋堆满了房间;没有办公桌,就趴在水泥地上设计图纸;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就用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外加十几支蜡烛和几把手电筒,就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和研制。【5】经过无数次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与困难,我国于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发射成功。【6】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实验,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而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7】面对新中国的辉煌,曾经使帝国主义惶乱到认为谈论社会主义是一件胆战心惊的事情。杜勒斯面对“共产党的政治和经济攻势”惊呼:“这个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它,或者了解了它而又不采取有效行动来对付的话,就会使自由的范围逐步缩小,一直到被推回到我们的海岸来,而我们,可能还有少数几个剩下来的盟国,将成为只不过是被包围在一片红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而已。”【8】而肯尼迪则大声哀嚎:“共产党过去是,现在还是比我们自己的力量发展得更快。我所说的共产党的力量是指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科学和教育力量以及政治力量。”【9】
  对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涨热情有人曲解道:“那是盲目的狂热”!此话差矣,人民完全是自觉的行动。因为第一代领导既高瞻远瞩又明察秋毫,他们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抓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毛泽东主席说:“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成丰满的经济之果,这是完全合乎规律的发展。”首先,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理论教育下被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高于一切,人们知道造成祖国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更明白新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捍卫、巩固新的胜利,创造新的成果,就必须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建设可爱的祖国。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前途光辉灿烂,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广大人民亲身感受到共产党说的、做的、与领导人民奔赴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深信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大家心情舒畅,干劲冲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甘情愿奋力拼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一切。第三、党员干部理想远大、信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处不在,人民群众深受影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大力多奉献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第四、“共产党人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毛泽东语)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奋斗就是光荣,顽强就能胜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人们的处事准则。总之,人们奋力拼搏是目标明确、发自内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驱使。
  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害怕得要死。美国50年代专门针对妄图和平演变中国的《十条诫令》中,就有两条的两个地方特别提到要毁掉我们这种精神。第一条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的精神。”第九条是“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破坏他们传统的价值观,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10】 看!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阴谋!
  在涉及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问题上,西方越是处心积虑想破坏,我们就越要始终如一更坚守。要教育我们的青年全面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奋斗史。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复兴中华;忠于人民、甘于奉献;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使其明白这既是青年的理想、目标,又是青年的义务和责任,是我们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源泉。一定要倍加珍惜,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光芒四射,传承万代!就是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最好纪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问题》(1957年2月27日)【M】,人民出版社,第23页
  【2】【4】陆幸生,红旗渠的超级秘密【N】,家庭文摘报,2006年5月29日,第13版
  【3】徐坤,壮哉,红旗渠【N】,人民日报,2009年5月23日第8版
  【5】原春琳等,青春的身影走过【N】,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5日,第6版
  【6】柴泽民,迎接中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J】,真理的追求,2001年第7期第15页
  【7】爱国主义大辞典【M】,第842页
  【8】【9】杜勒斯,1958年2月26日在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发言;肯尼迪,1960年8月26日在退伍军人大会上的演讲。均转自韦行《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N】,光明日报,1990年12月29日第1版
  【10】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J】,当代思潮,2000年第4期59页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返回列表
当今集体经济的典范——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