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转帖] “学大寨,赶烽火”:毛主席13次接见陕西烽火村的王保京

“学大寨,赶烽火”:毛主席13次接见陕西烽火村的王保京2018-03-23 08:50:26  来源:华商论坛  作者:壮美昭陵



  亿年泾水从张家山冲出峡谷向南奔向渭水。战国末年,秦国任用韩国水工郑国凿仲山引流泾水,灌溉关中良田万 亩,历史上有名的郑国渠修建成功,本想“疲”秦,却成了“富”秦,剩余泾水浩荡南流平原,在今崖底高家、烽火村又有东西向的甘河流入泾水,这里被冲刷成东西约5公里的河滩向南绵延而去,自古以来就成为古代兵家必争的烽火战场。宋辽时,高龙山成为浴血战场,杨家将、萧太后都曾在这里带兵厮杀过。今天,古战坑遗址仍在。

  西安西北行40公里,咸阳西北行20公里,从咸宁路礼泉段烽火村路口向东望去,你会发现深沟平滩处一座小镇拔地而起。高崖上的窑洞、塬上的中华好玩城﹍烽火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旅游设施建设。

  走进烽火传统教育基地,看几个展室珍贵丰富的照片,听老村民讲村子的辉煌历史,老市长王保京的传奇成长历程,方晓烽火村五六十年代不愧是“激情岁月”。
  烽火村原名“白灵宫”,传说早年在此地挖出了战国时白起的墓。解放后村子改名“烽火村”。解放前,泾河冲刷平原,两岸土地沟壑不平,荒草丛生,乱石成堆,这里成为逃荒要饭人落脚的地盘。今天村子里很多农户都是逃荒到此。王家就是从建陵凉马村逃荒来的。贫苦的人们在高崖上打窑洞,泾河岸搭草棚,平整泾河岸荒滩地,刨得粮食饱腹。村子解放前后,有20几户人家为了生活,都卖了亲人,至今清清楚楚地记载在纸页上。自从王保京当上村支书后,烽火村就像神话一样,成为全国瞩目地方。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解放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劳动大生产的热情。
  50年代,王保京正当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在党的教育下,不怕苦和累,带领烽火村民敢于向贫穷挑战,向贫瘠的土地要粮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平整土地,学习农作物栽培新技术,为村民统一建造居民楼,烽火村村容村貌大改变:良田沃土增多,粮棉增产,居民能吃饱饭,居住条件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学大寨,赶烽火”,“学烽火,奔小康”成为五六十年代陕西农村的响亮口号。烽火村斐然的成绩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它成为全国农业示范点,王保京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毛泽东13次接见。烽火村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重点村和陕西新农村第一村,先后接待了美国、新西兰、赞比亚等100多个国家的政要,成为外宾来陕西的必去之地。村子建成了五七农业大学,省委干部来这里下乡锻炼,全国各地人都来参观学习,大批知青来此参加劳动锻炼,干群关系其乐融融。淳朴好客的烽火人免费招待全国各地的来客。锻炼调研的干部、知青对烽火人念念不忘。“烽火人民,永远骄傲”。

  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后来来烽火村接受教育,王保京的母亲开玩笑说“你是皇帝么,认识玉米不认识棉籽﹍﹍我们和皇上见面咧!”溥仪笑着对大娘们说“哪里哪里,我是新社会的社员,你看我从小生长在宫中,连棉籽都不认识”。美国总统卡特看见新中国农村的变化,也称赞中国了不起,卡特送给村子的礼物还在馆里展出。

  因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年青的王保京被推荐上了西北农业大学。“农民上大学”当时成为社会的一起热点新闻。他上大学努力刻苦,毕业后管理咸阳农业,一直兢兢业业干到咸阳市市长而退休。
  王保京老市长现已到了耋耄之年,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回家后仍念念不忘乡亲,想让家乡第二次腾飞,他的二儿子“王农业”名字就是老人对农业对农民的感恩之情、期盼之情的表现。

  现在,烽火村在王保京老市长的指导下,王农业的带领下,招商引资,打造集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住宿餐饮、旅游商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几家几亿元的企业正在加大开发力度;大唐古玩城已初具规模,五七干校窑洞正在装修粉白,泾河小镇即将完工,泾河漂流、红河温泉项目都在进行。
  嵕山巍巍,泾水浩荡,激情岁月,烽火燃烧,烽火村,必将实现第二次飞腾,成为全国旅游示范乡村。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醉饮杜康悲世风 笔飞墨舞叹声浓
轻言岂敢忘忧国 风过犹思华夏红
返回列表
当今集体经济的典范——南街村